当前位置:市场>正文

“累死累活不如会投胎”,上海交大2023级录取名单,叫高考生破防

发布时间:2023-09-09 04:41:25来源:阿蒙聊教育
国内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,短时间内也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。尤其是北京、上海等名校扎堆的地区,虽说教育内卷现象极为普遍,但是学生考上名校的机会却叫人眼红。

今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名情况,不同地区的差距不啻云泥。教育水平高的大城市出现学籍红色预警,学校恨不得把教学楼所有房间都改造成教室,大规模招收新晋教师,以满足入学需求。每个年级40多个班,每个班学生人数都达到了官方要求的上限。

相反,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,每个班级可能只有1、2名学生,整个学校都不足百人。师资力量匮乏,可能每位老师要给全校各年级学生上课。不是当地没人生娃,而是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了大城市读书。原因很现实,从上交大录取名单就可见一斑。


(资料图)

“累死累活不如会投胎”,上海交大2023级录取名单叫高考生破防

非一线城市,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,想要逆天改命过上更好的生活,改变下一代的教育条件,最好的途径就是好好学习,考到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,毕业后才能有好工作,赚足够的钱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。除了清华北大以外,华东五校也成了学生奋斗的目标。

各所高校在新学期开学后,都会对外公布今年的高考录取数据。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仅次于清北的顶级985,今年共有4284名准大一新生入学报到。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只有2277名考生是通过高考统考被录取的,另外约2000新生的录取原因引发质疑。

上交大今年通过强基计划,在全国一共招生了210人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高水平运动员保送41人、高水平艺术团队保送14人,这也是教育政策允许范围内,各所高校都普遍存在的录取方式。

毕竟这些运动员或艺术生,在该读书的年纪选择用另一种方式为国争光,换取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不为过。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付出的汗水,远比普通考生多,再加上运动和艺术天赋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。

最叫人难以接受的是,今年上交大有近乎1000学生,是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就直接被上交大录取的,若这1000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也无可厚非,关键是这些学生有710人来自上海本地,295人来自浙江省内。这些学生高考分数大多不够交大,测评达标就可降分录取。

各所高校保护本地生源可以理解,本地名额多一些,提档分少一些都行,直接降分录取了近20%本地生就有些过分了。若是其他985高校都这么做,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就要破防了,想要通过努力逆袭,累死都不如直接投胎到大城市的学生机会多。

高考提高自主招生录取比例,降分录取合理吗?公平吗?

985高校只有39所,尽管高等教育不断扩招,985的总体录取率仍不到3%。之所以高考能成为第一大考,第一学历含金量备受认可,都是与高考的公平公正有关。名企、大厂、选调生都是985毕业生的专属,不少学生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,考不上985直接复读。

若是985大学录取的都是高考分数排名前3%的学生,对于其他考生来说也算是心服口服。对个别奥赛获奖的偏才,以及教育资源落后地区考生有帮扶教育政策可以理解,但是招生比例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难道上海的高校招生都如此排外吗?

清华北大也有保送生、特招生,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也比较高,但是都没有这么夸张。即便上海高考政策和外地不同,也不能置高考选拔机制于不顾,对本地考生公然降分录取,这就违背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,对外地考生不公平。

教育体制提倡素质教育,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无可厚非,但也不能忽视应试教育的优势。虽说会引发内卷,培养的是考试机器,不改变选拔机制就无法落实素质教育。综合测评公平性若难以保障,则会加深阶级固化,不利于人才选拔,也违背了高考的公平准则。

高考改革不能丢掉公平二字

北京、上海向来是国内教育的两个风向标,任何教育政策都会在这两个发达地区试运行,然后才会在更多地区和高校推广。学生和家长担心,以后各所双一流高校都会扩大保送机制,虽说能让一批偏科的专项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,但是很难完全保障综合考评的公正性。

应试教育弊端再多,至少能做到相对公平。分数面前人人平等,素质教育明显对中产家庭的学生更有利,三无家庭的学生教育资源有限,能力再强、再刻苦也赶不上那些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的学生。

今日话题:大家觉得上交大今年高考招生比例合理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分享到

相关内容

关于我们|广告服务|人才招聘|联系我们|法律事务

Copyright © 2014-2017 www.gpyk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
版权所有 2014-2020 股票月刊

联系邮箱:315 541 185@qq.com